舆情分析就是根据特定问题的需要,对针对这个问题的舆情进行深层次的思维加工和分析研究得到相关结论的过程,舆情分析是每个对舆情都很关注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在研究的话题。然而,在舆情的分析过程中,存在多种误区。
一、相关概念
对概念的认识不够准确是舆情分析进入误区的主要原因之一。
舆情与舆情信息
舆情与舆情信息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舆情是由舆情事件引发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不管你反映不反映,它都每时每刻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 舆情信息是对舆情的一种描述和反映,从理论上讲,所谓舆情信息,就是指在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收集、整理、分析、报送、利用和反馈的信息运动过程中,用以客观反映舆情状态及其运动情况的资讯、消息、音信、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因此,舆情信息与舆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舆情是客观存在的,而舆情信息只是舆情的一种反映形式。
舆情信息与政务信息
二者性质、目的、作用是一致的,都是为决策服务。但侧重点不同。
舆情信息与新闻
二者反映的都是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意志和愿望,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形势和各种事件动态。不同之处:
不同点 新闻 舆情信息
来源宽泛较强的选择性
舆情信息与宣传信息
宣传信息集中在宣传思想领域之内;舆情信息跳出宣传思想工作自身范畴,涉及社会各方面、各领域。宣传信息反映的内容主要是宣传工作情况;而舆情信息反映既包括宣传思想战线的工作动态,也包括社会观念意识和人们的思想反映。
舆评与时评
时评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一种论说形式。
舆评是网络意见的定量综合分析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时评。
二、当前舆情分析中极易出现的问题
内容分析是舆情分析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对内容的“失控”极易走入舆情误区。
表述问题
对舆情事件阐述不够明确。字数少的仅有几十字,表达的内容不具备舆情信息的构成要素。字数太多的则是段落、句子冗长,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下载的痕迹很明显,语句不够精炼。此外,很多信息过于“平实”,接近于口语。
信息不是口头诉说,是经过文字加工而成的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帮助的素材,能够使用专业术语的就尽量使用以体现信息较高的专业性。专业性强的词汇是构成一篇质量高的信息的一个重要元素,报送老百姓的心声并不是一定将百姓的原话上报,而需要在尊重原意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加工,甚至深加工。
分析师心态偏移
在一些分析报告中,往往会出现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分析师的分析心态把握得不是很准确,很多的信息带有严重倾向性、宣泄性。这样的信息很有可能反映的是自己的心声和呼声,而没有普遍性,不具有代表性,而且网民的心声未必就是如此。这样形成的信息就具有较为严重的片面性。即使网民的语气的确是这样,在把舆论转为舆情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语言风格进行处理,做到既能客观地反映出群众的呼声,又能以一种客观、理性的分析师身份和心态来处理信息。
内容来源单一
内容来源单一是舆情分析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它们的信息来源往往掺杂着分析师的个人习惯和个人情绪,具体表现在:对自媒体的关注度不够,对行业门户网站关注度不够,对意见领袖关注度不够等等。
解决办法有:加强数据收集量,合理利用舆情监测软件和搜索引擎。
利益群体单一
电话:18098998570
邮箱:fangxinrong@shunshikj.com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